化整为零
——王蒙、石涛、黄宾虹山水画浅析
刘阳
山水画成于南北朝,宋代明显地分宗,北派多反映土质的“披麻”一类,南派多反映露石的“斧劈”一类。山水画至元代,王蒙等人便开始了支解山水画,笔与笔分离,造型若即若离,将过于完整的山水画“化整为零”了。王蒙的山水画是于重复用笔上见松灵,支解了概念的皴法,使所画山、水、树、石的用笔与肌理统一起来,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所谓“质感”层次。
继王蒙之后,清代石涛行万里路,实现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夙愿,加之出尘的超脱,他的山水画千变万化,真正实现了山水画対景写生的步骤。石涛的画或小品,或大作,或信手涂抹,构成严谨,依自然山水之态,写心中山水之情,少有抄袭古人与自己的成法。他用著名的曲线与点子,构成他独特的点线视觉艺术的风范。他对山水画的理解决非“支解”,亦非“拆散”,而是取自然的局部,或放大,或变形,清清淡淡,随随便便。
至现代黄宾虹,山水画则可称之为中国的“印象派”,与元王蒙比,有过之无不及,他将笔下的线条化为点,那无数写生作品中“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对比融合的矛盾统一,是极富超前意识的。他的画不是文入画,是学问家的学识的积累,比王蒙的画更厚、更黑、更“散”,比石涛的画更萧疏旷远,他的画中已绝无皴法的约束,有的是笔墨与色彩的互相补充的堆积与繁复。
总的说,王蒙、石涛、黄宾虹的作品中的精神是一致的,他们以无畏的魄力、超常的辨识能力与技巧,将中国山水画化整为零,重新建立着属于他们自己艺术语言的艺术形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