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物画变形始末
刘阳
现代人物画观念、体系的改变,大致如下:以徐悲鸿大师为首的一代留洋归国画家,大抵都是由油画、素描、雕塑入手,再创建当代专业高等美术教育的同时,进而提出改变中国画教学与造型体系。
这其中蒋兆和先生、林风眠先生为北南代表。北脉重素描化的写实写生及创作,南脉注重笔墨情趣、造型的简化与概括;北脉的勾擦及层层渲染,南脉的随意;北脉逐渐形成了以叶浅予、蒋兆和、黄胄、卢沉、周思聪为代表的沿续,南脉则以林凤眠、韩羽为代表的发展;北脉多反映社会及历史题材,南脉则多表现生活与戏剧;北脉以徐燕荪、吴光宇、刘凌沧、黄均为代表,在延续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南脉则一直在探索水墨画的表现。可以断言,北脉人物画,属“社会”派,追求大场面及深刻的社会内含,南脉仍多存“文人画”遗韵;北脉人物画变形多依据解剖式,而南脉则多依据“印象式”,二者都没有走极端,而是谨慎地依然用人物形象去说话,与花鸟画动物画相比,现代人物画并没有过多向抽象化发展。
通观现代人物画(除工笔人物画一类,传统仕女画一类),多多少少受西方一些影响,要么是强调结构,要么在用线、用色上尤其受席勒、莫迪里阿尼等人影响最大。
确切的说:中国画从产生之日起,实际上就不是依据严谨的科学解剖的 “写实”,而是凭外观感觉变形的,人物画也不例外。从历代人物绣像(中国历代人物画像,从不题“画像”,而多写造像。可见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以追求百分百的“像”。只有清代西方画师郎世宁所画人物及记录历史事件的作品,才是依据西方提倡的科学解剖、光影的写实作品)可以看出。传统人物画的造形大抵强调男人的粗壮、女人的瘦弱,历代虽有一些方法的归纳,但变形技巧是不完整的。
现代人物画的变形,强调依据科学解剖结构的基础上的夸张与简化,同时吸收西洋画的光影效果、色彩规律,虽然仍以水墨为主要造型手段,但画面的视觉效果更丰富了。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在于对用笔、用墨的重新认识,线条不再是孤立而程式化的了,水墨色彩的运用更是灵活而多变。可见变形与造型应该是包涵人物结构及笔、墨、色彩在内的高度统一。
现代人物画变形虽不是人物画发展的标志,但至少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技巧,也许变形是向更高层次的符号化过渡的初始。中国人物画恐怕永远走不到抽象概念的符号化的路上去的,因为表现人物的心理行为、历史特性,非个性化不能再现,而追求“大共性”规律的抽象多维度创作,毕竟与国人特有的强调能看懂的欣赏习惯层次, 及注重“理”、“情”、“性”的二度创作表现有关,吸收毕加索、马蒂斯、米罗等流派大师的视觉方法可以,多了,也不行,只能适量、适度,否则“曲高和寡”,就难以立足、生存。但要走回到吴道子、阎立本、周昉、张萱、陈老莲、任伯年等人的老路上去,似乎历史又不大能通融。看来齐白石先生“似与不似之间”的至理,用在人物画上比花鸟画、山水画更为准确。但恰恰是这一点,是阻滞中国画融入世界美术大系统的关键所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