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语》的永恒之美----徐海鸥
碧波万顷的鄱阳湖上的荷是壮观的,秀丽的西子湖中的荷是美丽的,但我更喜欢苏州水乡农家小河塘里的荷,她显得那么朴实无华,远离都市,偏隅一方,自由自在的生长,春风夏雨,开花结果,深秋和初冬的时分,残莲更显出她别样的情趣和品格。我揣摩徐青《莲语》系列作品中的莲,自由自在,也一定是江南农村的莲。面对《莲语》,放慢脚步,静悄悄的倾听《莲语》,莲会告诉你……
解读徐青的绘画作品并不容易,真正的艺术也应该拥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神内涵。
徐青从事油画创作已有二十多年,从学校毕业后,又去北京中央美院深造,回来后勤奋耕作。油画作品在美展中多次获奖,作品《低坡》在江苏省美展获一等奖,《蓝发结》在江苏省美展中获银奖,辛勤耕耘,颇有收获,是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在美术学校一边任教一边勤于创作。徐青前后创作的油画作品题材较多,有江南水乡风情人物、有美丽优婉的人体组画等等,《莲语》系列画是徐青江南水乡风情题材的连续和延伸。也是创作思维和感性认识的升华。纵观他的《莲语》系列作品,构图独到、色彩清雅又不失稳重,以莲这一极为传统的意象与题材作为造型艺术语言的符号,赋予了不同寻常的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意趣,寄托他对艺术内涵的认识和生命意义的感知。以莲子作为构成画面造型的基本符号,除了反映他对江南水乡的闲静、野逸情有独钟,更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注释。看着画面的莲子,影约记起我们尝过的莲子,那种清香是不仅仅停留在嗅觉与味觉上,而永久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记忆中,在采莲的秋天,愁是断断不能少的,秋风秋雨愁煞人,采莲的女孩应是美丽却哀伤的,“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为谁苦?双花脉脉相问,只是旧儿女。”念着这首小令,仿佛闻到了莲子的香味,也嗅到了秋天的愁味。莲子肉是甜的,谁知道莲心的深处是那么的苦,犹如我们的生活,甜中有苦,苦中有甜,莲心就是像征我们的心,尝莲心其实就是在尝自己的心。所以尝莲子同时也是一种心情的尝试。 《西洲曲》写了一种心境。“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种心情我们已久违了,我们已经慢慢淡漠了对花草鱼虫的自然的情感。面对现代工业社会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的浮噪,能保持一种坦然的心态,那就是从容。从容是“不安”的对立面,“不安”是齐可果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慨栝,它揭示了在不可控制的环境中的人所作的挣扎。在滚滚红尘中,谁意识到丧失从容可能导致的恶果?人类终究要走进城市,走入现代,但是人类内心深处还是留恋农村,留恋自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经很难很难。《世说新语》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夜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这一种从容、任性自足的生活态度,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得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生命本身的满足与肯定。他们远离功名,也就远离了鄙俗和不安。
我们从《莲语》中能读出作者的从容和对自然的留恋,作为艺术家,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从容的心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欣赏自己所欣赏的一切,是非常难得。与《莲语》对话,也是对读者心灵的一次洗礼。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