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速写写生画观念的异同
刘阳
现场対景、人物的速写、写生的观念,也是由西方传人中国的。中国人是靠“传移摹写”的心记。
速写,顾名思义是快速记录、描绘风景、人物、动植物的形态、动态,是文字速记的收集素材与培养、锻炼观察能力的方式。常见的多少铅笔、单色速写。其实速写有多种方法:可以是线条的;点字堆砌的;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色彩纷呈的。
西方人注重艺术创作的过程感与严谨性,速写是抓“动”的瞬间,通过主题动的行为与场景,表现现场感。中国艺术靠记忆、靠重复、靠“意会”、靠取舍,是“静观”与“反思”、“回味”后再进行描绘,对那种不断反复的研究结构、动态不屑一顾。所以没有速写与“勾小稿子”的习惯,似乎追求“一次性”的不求甚解与“成竹在胸”的程式化,所以人物、山水、花鸟,不外乎是翻来覆去的几种固定样式、描法。
到了明清,随着写意画的出现,一些人对绘画的概念更模糊了,认为“写意”就是“速写”、“写意”就是“随意”。 “写意”是运用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尤其是通过水墨特有的情趣,来描绘物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夸张、抽象符号化的。但决不是速写。
在西方绘画史上,每一位造型艺术大师,又都有着极深厚的探究物象结构、动态的速写功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康保夫、伦勃朗、安格尔等等,尤其是近现代由印象派开启的“科学化”写生,更是从点、线、面、光、色、影等多种角度,完善了作为创作基础的速写的体系。
中国现代专业系统美术教育的艺术家,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黄胄等在速写方面,也做出了众多尝试并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打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时代,除专业高等教育教学保留速写的传统外,速写似乎渐渐淡出了, 取而代之的是应试教育为目的的高考考试的过度程式化、匠气的、没有生命力的素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