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歌曲绘画:只用眼睛也能欣赏音乐

创意小屋

文 / 创意小屋

2015/07/31
分享到:
歌曲绘画:只用眼睛也能欣赏音乐


联觉艺术家梅丽莎·麦克柯莱习惯用画笔把歌曲带给她的视觉感受描绘下来,画作用歌曲的名字来命名。上图是《普林斯的“重复的欢乐”》,这首歌是一首带有黑人灵乐风格的节奏蓝调。


这是一只花斑原海豚的叫声所形成的图案,由电脑工程师马克·费舍尔从北大西洋亚述尔群岛海域录制后,用彩色成像软件把声波着色而成。

这是一只花斑原海豚的叫声所形成的图案,由电脑工程师马克·费舍尔从北大西洋亚述尔群岛海域录制后,用彩色成像软件把声波着色而成。


       声音由听觉接收,图像识别则由视觉分管,这两种属于不同感官的艺术形式应该没有相互转换的可能。不过,有人却能“看到”身边的音乐,并且将旋律“凝固”到画板上。许多研究机构也正在进行“声音视觉化”的尝试,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许就能从真正意义上观赏音乐的“色彩”。



“感官联觉”艺术家用色彩画下乐曲

       海外媒体报道,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的每一个区域负责某种感觉成分,比如声音分属听觉区,气味分属嗅觉区。但是,在有些人的大脑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区域发生融合,他们就会看见有颜色的音符,听见牛肉的香味。这被称为“联觉”现象。

美国密苏里州的梅丽莎·麦克柯莱肯就是一个“感官联觉”者。从出生开始,她的各种感官就有着交叉作用的影响。“对于某些刺激,我体验到的是‘错误’的感觉,觉得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都被涂过颜色,一年365天围绕着我就好像围绕着空中的某个定点打转一样。”她这样解释她感觉到的与众不同的世界,“不过,最奇妙的是我能看到听到的音乐。它以多种色彩、多种质地以及多种形态的形式流淌着、转换着,就好像它是那支歌里的核心灵魂元素。”有趣的是,在15岁以前,梅丽莎都以为其他人也跟她一样,被身周色彩斑斓、动感十足的乐声所包围。

       如今,梅丽莎已经成了一位艺术家,她的工作就是把自己每天“看见”的歌曲用油画、亚克力画描绘下来。这些颇为抽象的作品都以单曲命名,主要以色块和点、线为主,但风格上也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重金属摇滚会出现爆破的效果,以冷色调为主,而节奏舒缓的歌曲则呈现温暖柔和的色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让别人理解她所生活其中的那个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世界。


声音视觉化让普通人也能看到旋律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机构也尝试着用软件把声音转化为视觉的符码。海外媒体报道称,一名电脑工程师马克·费舍尔就致力于采集座头鲸、鹌鹑、猫头鹰等各种动物的声音,其中也包括海豚这些声波已经超出人类听觉接收范围,即“听不到”的声音,然后用彩色成像软件把声波着色,就得到了几何图形和花朵形状的图案,有些像万花筒中看到的几何对称图像。在费舍尔之前,为了识别动物的物种,海洋生物学家通常就会通过绘制动物“歌声”的声谱图,将声音可视化,但这种声谱图只有黑白单调的细密条纹。费舍尔的软件用的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小波转换”数学过程,鲜艳的颜色和更复杂的图形能够记录声音中更多的细节。而德国的ZKM音乐与声音研究所,则进行了更多可供大众参与的声音转码的尝试。早在2007年,该研究所就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声音之云”电子音乐赏析会,利用当代高科技电子及视频3D技术,组合多种艺术形式,让观众体验“音乐视觉化”的艺术享受。其中《Xronos》节目通过动态模型的电脑动画的运用,让声音和图像互相关联,全部音乐产生于弹性体物理模型,同时,图像展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这家研究所的专家还参与了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的“触摸声音”互动艺术装置,让观众体验种种音乐“可观”、“可触”的互动,比如其中一个叫做“声音立方体”的装置,是一个魔方似的发亮立方体,上面每一格颜色和亮度都根据现场观众发出声音的共振而变化。专家表示,声音的视觉化在将来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观。看音符“跳舞”的美妙体验,距离普通大众也并不遥远了。


拓展阅读 梦露可能也是通感艺术家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研究认为,在诗人和艺术家中,能“听”到色彩、“看”到声音的通感联觉人数,比普通人要高出7倍之多。而玛丽莲·梦露,恐怕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一个通感联觉者,她能在听见声音的时候看到震动。

       联觉或者说通感,可算是目前已知的最古怪的精神状态的一种。一般人的各种感官彼此“平行”,但一旦这些脉络彼此交错,就可以“看见”声音、“听见”或是“闻到”颜色。有些人生来就具备联觉的功能,有些人则是在经受重大刺激后,能体验到这种特殊的感受。联觉的一个通常形式是,人们会把一些数字或者字母跟固定的颜色联系起来,即便这些字符都是用黑色墨水写的。因此,他们看到的一整篇文章都流光溢彩,并且一眼就能从密密麻麻的字母中挑出某个字母的所在,就像从一群彩球里挑出几枚红球那样简单。

       很多大家熟悉的名人都是通感联觉者。《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就曾公开透露,他们一家子都能看见字母的颜色,但是每个人的辨识各有不同,比如字母M,在纳博科夫眼中是粉色,在他妻子看来是蓝色,而他们的儿子却认为是淡紫色。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则能够看到和弦的颜色,并且发明了相应的作曲方式来传达声音的颜色,比如让低音提琴演奏红色,或是让木管乐器演奏蓝色。玛丽莲·梦露在她生命的后期,间歇性地会受到某种“神经官能综合症”的困扰,这应该也是联觉。在诺曼·迈勒为梦露撰写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她有一种感觉上的错位能力,这一点其他人通常要靠药物才能达到。她有点像摇滚乐迷,听到声音就能看见震动。”安迪·沃霍尔用斑斓的色彩创作的《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就仿佛是梦露深陷于联觉状态中的象征。

       这一奇特的现象在最近20年内引发了科学家大量的关注。据《每日邮报》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位学者大卫·布朗和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4年前在世界顶尖的生物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生物学和艺术两者结合的角度对联觉进行研究。他们证明了联觉是一种真实的、可重复的现象,而且比起幻觉,这种有感觉器官为基础的体验要靠谱得多。比如“字形-色彩”联觉现象的产生,就是因为大脑中分管字符和色彩的不同区域产生了跨界连接。两位研究者还发现,这种感官的“失序”状态在诗人和艺术家中的比例比普通人高7倍,而且成了帮助他们获得超然灵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几乎与他俩同时,有研究者从苏黎世艺术学院召集了99名艺术生和96个普通人,然后用行为和现象学理论对他们进行测试,发现联觉能力的确与创造力挂钩。学者普遍认为,如果概念与思维依然在大脑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而与联觉相关的突变基因则跨区域活动,会把看上去毫无联系的点子或思想连接起来。这意味着,一个更加“脱线”的头脑会比正常人具有更奇诡更强大的创造力。

来源:文汇报


艺起来艺术家专栏已经火热进行中!!!欢迎投稿,报名,咨询

投稿邮箱: news@topart.cn

客户支持: support@topart.cn


(投稿内容要求:跟艺术相关的访谈、评论、新闻、展会信息等。)





3248 次浏览
推荐
田超群 王其金 Style 艺海拾贝
评 论
创意小屋的更多话题

看弗朗西斯·培根的作画(屠宰):“我就是一台搅拌机。。。”

▲《米克·贾格尔的照片》,弗朗西斯·培根,1975年    "我就是一台搅拌机,目力所及,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被磨碎拌在一起"  ——弗朗西斯·培根    &...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10/06

一个靠脸吃饭的主编的日常

承蒙大家照顾了  喵星人偷偷占领地球没有让你们感到危机么!只要卖得一手好萌就没有拿不下的职位,让求职狗们情何以堪。最近又有一只喵星人成功抢了我们的饭碗,那就是刚刚升任日本旅游网站jalan主编大人的威风凛凛的NyaRan。   &...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08/17

美国3岁男孩就能当镇长( ー̀εー́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小萌娃有大能量

詹姆斯向居民们挥手致意  据英国《太阳报》8月13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3岁的男孩詹姆斯被居民选为镇上的镇长。而前任镇长则是他6岁的哥哥罗伯特。    美国3岁男孩被选为镇长  据悉,小镇上只有22名...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08/17

如何做到花1美元买建筑打造艺术中心——西斯特·盖茨告诉你

斯托尼信托和储蓄银行旧址,图片版权:Rebuid基金会2012年10月,在芝加哥生活工作的艺术家西斯特·盖茨TheasterGates买下了芝加哥城中一座占地近1600平方米的建筑。这座建筑建造于1923年,原是斯托尼岛信托和储蓄银行。芝加哥市政方原本打算拆毁它,但盖茨却花钱把这...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08/15

吃货的心理学测试

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Rorschach)创立,罗夏墨迹测验是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而摄影师EstherLobo的可食用级罗夏墨迹测试,只会带来一个测试结果:你是吃货。    西班牙摄影师EstherLobo使...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07/31

埃贡·席勒:你不可不知的8件事

EgonSchiele       提到埃贡·席勒 (EgonSchiele,奥地利,生于1890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标新立异的风格和苦闷彷徨的自画像,但真正为这位画家在艺术史上不断制造话题的是他充满色情暗示的绘画。      古斯塔夫...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07/31

穿越时间的洪流,柏拉图讲艺术

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讲,《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最关心的两种艺术形式——诗歌和绘画,在理想社会中是无立足之地的。柏拉图认为,时间万物,比如桌子、椅子,并非最终意义上的真实存在。因为它们形成,随后消失;因为它们经历着各种变化;因为它们并非其所属物系的理想代表,所以,它们缺乏不受时间限制、不...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07/18

一张耗费无数香槟,重拍了60次的照片

这张在某些网红或者网络摄影大师眼中被评价为“知道你拍的很努力,然而并没什么卵用”的照片,其实所展示的泳池派对图像是RyanSchude的缜密构建的经典例子。看似简单的作品,想要把一切做到完美,需要多个光源,超过两大人物和超过60次拍摄。   &nbs... [阅读全文]

by 创意小屋 2015/07/16

公安备案号35020502000373 | 闽ICP备19018122号-2
Powered by 衍艺圈
topart.cn
投稿邮箱: topart_news@163.com | 客服支持: topart_cn@163.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