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战争给人类的伤害是不可能被忘却的,战争从来不需要被留念,所谓的战争纪念碑,只不过是想让人们牢记战争的残酷和悲痛。笔者翻看美术史,发现艺术家反对战争而创作的艺术作品甚多,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林璎创作的《越战纪念碑》更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标志。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
《内战的预感》是一幅油画,100x99厘米,画于1936年。这幅作品是一幅控诉罪恶战争的杰作,它作于1936年西班牙内乱之前。作者达利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以一个巨大的残缺的人体,象征受难的群众。蔚蓝的天空,布满了乌云,大地上撒满了土豆,象征着西班牙荒芜的土地。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战争的有力的控诉。
由日本艺术家亮斯·池田操纵的光谱演出,在8月11日向公众开放,直到黎明来临。光谱是由49个人工聚光灯射15英里向天空在伦敦维多利亚塔花园。点亮整个欧洲的光谱演出,是由伦敦市长和其他组织委托日本艺术家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创作的。在15英里宽阔的空地上,令人目眩的强列的光束刺破了伦敦的夜空。光源是一个有着49个聚光灯,安装在国会大厦脚下的装置。
林璎(Maya Ying Lin),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她的成名作“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林璎说她当初设计纪念碑时,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战史,也不从亚裔的观点去思考,同时也不把越战当成一场悲剧,而是从「死亡也是一种荣耀」的角度出发,又以不贸然破坏华府广场的自然环境为原则,纪念碑向地下延伸,黑大理石碑刻上阵亡人员名字。她的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几乎所有的建筑与艺术评论家都同意,林璎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纪念碑设计风格,为纪念碑的设计立下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商标,她的《越战纪念碑》已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标志。
艺术家Paul Emmanuel用不一样的方式创造了“THE LOST MEN”(迷失的人),这是与世事无常、时间的永恒和公众的悲愤情绪相结合的产物。每个选址都具备浓厚的历史元素。此工程的第一个纪念碑位于南非格拉罕镇的小山上。第二处位于莫桑比克的马普托。第三处就设在一战中英国人牺牲最多的地方,在此设立Thiepval纪念馆以缅怀逝者。 不同于其他的雕塑纪念碑,Paul Emmanuel的作品都是像旗帜一样漂浮在半空中的半透明纤维面料,旗上是参战的德国、法国、南非等国士兵和志愿者的人体像。名字不分国籍、不分民族地印在他们的皮肤上,用来纪念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的人们。旗子就一直留在这里,任凭风和雨的洗礼,直到时间的尽头。
凯绥·珂勒惠支原名凯绥·勖密特(Kaethe Schmidt)。德国版画家、雕塑家。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世界大战起,她几乎并无制作。1914年10月末,她年轻的大儿子彼得作为义勇兵死佛兰德(Flandern)战线上。从1919年以来,她才如梦初醒,又从事于版画了,有名的是这一年的纪念里勃克内希(Liebknecht)的木刻和石刻,零二至零三年的木刻连续画《战争》,后来又有三幅《无产者》,也是木刻连续画。1927年为她的六十岁纪念,霍 普德曼那时还是一个战斗的作家,给她书简道:“你的无声的描线,侵人心髓,如一种惨苦的呼声;希腊和罗马时候都没有听到过的呼声。”法国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则说:“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怀着阴郁和纤秾的同情,将这些尽收眼底,表现在她慈母般的手腕之下。这是作出巨大牺牲的人民的沉默之音。”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画了大量希特勒时期的或被劫掠地区的,现已成为废墟的纪念性建筑,它们一度是纳粹"千年帝国"梦想的遗迹,现已被炸毁或被烧毁。基弗画作的外观看起来似乎经历过一场劫掠--大量厚厚的油彩和树脂、稻草、沙子、乳胶、虫胶、废金属、照片和各种各样油腻的东西堆积在一起。然而,关于焚烧过的土地的图象,也让人联想起播种之前的烧荒--对新的生长的期待。
信息来源:凤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