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父亲》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历史阶段。人们从革命与领袖的空洞口号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开始关怀底层民众的疾苦。罗中立深刻把握住了时代的脉络,通过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精细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内心世界:面对苦难的泰然与麻木。这是历史的悲剧更是人的悲剧。是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看到这样一幅画,上层社会的浮躁会渐趋平息;底层民众的热泪将夺眶而出。他是罗中立的父亲,更是全中国人的父亲。那千沟万壑的皱纹是民族悲情的历史写照;那擎起的粗瓷大碗,以及那碗中的黄泥水又在时刻警示着人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并不多,后世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求得菲薄的生存。虽说当时的气氛已经相当轻松,但也难免受到政治的束缚。作家将一支笔极不协调的放在了父亲的耳朵上,虽是无奈之举,但无异于佛头着粪,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整幅画面以老人的面部为核心,形成三角构图,使画面稳固而突出,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心灵震慑。从着色角度来讲,整幅图画以冷色调为主要色彩,黑褐色的皮肤,黄色的背景。黄色是北方农村的主色调,是黄土的颜色,更是中华民族的肤色。同时他也暗示出了农民本初的肤色。如果说黄色是起源,那么黑褐色就是现状——生活的种种压迫与苦难,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活生生的将农民的金色皮肤熬煎成了黑褐色。通过这种对比,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父亲》是美术学的父亲,也是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父亲。。《父亲》象一座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微风》
罗中立,油画家。1948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美院研修部进修。现任四川美院院长。1981年,罗中立油画《父亲》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人民日报金奖,被认作是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代表作品有《父亲》、《荷花池》、《蝉鸣》等。
《父子涉水》
《故乡情之磨刀》
《过河》
《过河》
《过河》
《过河》
《母子情》
《梳妆》
《涠洲岛》
《屋檐下的小孩》
《吴哥市区》
《吴哥市写生》
《彝族老妇》
《引泉》
《玉米地》
《浴女》
《哲人》
《珠海》
《巴山夜雨》
《残雪》
《春眠》
《冬水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