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
艺起来年度艺术家
——读李南的版画创作有感
李明 (博士后)
在二十世纪的四川美术中,版画可以说是一抹亮色,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版画家,李南就是其中一位。
△乡村电视 42cmx32cm,1985年
△小城故事 彩色套版 2016年
△1937 不屈战俘 50cmx80cm,2015年
△斗牛70cmx56cm 彩色套版 2016年
初见李南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研究生毕业,到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求职,作为美术专业的负责人之一,李南热情接待了我,这位东北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高大,性格豪爽。成为同事之后,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李南最初的专业并非现在所教授的视觉传达,而是版画。他早年就跟随英若识学习绘画,英家是北京著名的文化世家,英若识的祖父英敛之为知名学者,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父亲英千里一生从事教育,曾任台湾辅仁大学副校长,兄长英若诚为艺术家和翻译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识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吉林艺术学院任教。在如此名师的引导下,李南1976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附中,四年后又以优异成绩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吉林省艺术学院,由于启蒙老师英若识以版画见长,受其影响,李南自然也选择了版画专业,其间,作品频频入选全国美展,其中,水印木刻《长白山下春来早》入选全国第八届版画展,并发表于《版画艺术》,铜版《晚归》和石版《舂米图》入选全国第二届三版(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展。
△坝前晨曲 30cmx40cm 1984年
△草原之晨 48.5cmX34.3mm 2015年
△春到草原 水印套版 38cmx50cm 2015
虽然李南在大学期间就显露出艺术才华,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在八十年代,国家对于大学生尚包分配,个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利,只能服从。毕业后李南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片分厂,担任美术设计。这份工作固然需要美术知识,却与自己所学的版画相去甚远,为了圆自己的艺术梦,李南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坚持创作,水印木刻《能人的婚礼》入选吉林省参加全国六届美展作品汇报展览并获三等奖,套色木刻《大地回春》发表于《版画世界》。另一方面,也考虑换个能更好从事版画的工作。当时,四川是中国版坛的重镇,涌现出了以李少言、牛文、李焕民和徐匡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成为众多从事版画的年轻学子向往的圣地。于是,李南毅然离开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东北,调到了四川美术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后来,又进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尽管由于工作需要,主讲视觉传达,但20多年来,一直坚持版画创作,佳作频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李南陆续为我出示了历年作品,欣赏之余,联系他对版画创作乃至艺术的深入理解,不免有所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5cmx45cm 铜版画 1986年
△淡淡的血痕黑白木刻 45.5cmx24.5mm 1984年
△风景 15x20cm 黑白木刻 1983年
△父老乡亲 2016年
首先,是创作主题上始终如一的人文关怀。作为60后,李南求学的时间主要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应该说,这一时期的两大艺术潮流深深地影响到了他的艺术取向。在文革之后的画坛,首先兴起的是发端于四川的“伤痕美术”,高小华、罗中立等画家关注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描绘主题从对国家符号的崇拜转向对于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稍后,与“伤痕美术”密切相关的“乡土现实主义”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陈丹青、何多苓等画家把目光转向了广阔的农村,挖掘那片贫瘠土地上所蕴藏着的独特生命力量。李南在学生时代的早期虽然也有《淡淡的血痕》(1981)这样英雄主义的作品,但后来就创作了《长白山下春来早》(1984)、《坝前晨曲》(1984)、《年货》(1984)等描绘普通东北农村人民,关注他们真实生存状态,用抒情的笔调如实反映他们悲欢离合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多年来,李南基本上没有受到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的“政治波普”、“艳俗艺术”、“卡通艺术”等诸多艺术潮流的影响,而是始终如一坚持学生时代就形成的艺术观,从《乡村电视》(1985)到《康藏风情》(1990)再到《最后的马帮》(2015),一以贯之,所不同的是,只是从东北到了西南。李南把目光投向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西南高原上的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笔下的乡土不是简单的民族风情,而是通过挤牛奶、打青稞、赶集、小憩等原生态的描绘,表现出人的生存,表现出那种在恶劣自然环境下坚忍顽强的力量,既是对这片土地现实的观察和历史的记忆,也透露出画家个人强烈的人文关怀。
△高原歌声 黑白木刻 2016年
△康藏风情——清雾38x54cm 石版 1990年
△康藏风情——山中雨大不用躲 38cmx55cm 石版 1990年
△那时花开黑白木刻 60cmx48cm 2016年
其次,是表现手法在写实道路上的多样探索。作为“学院派”,李南接受了长期而系统的写实训练,严谨的造型能力是看家本能。所以,从学生时期开始所创作的诸多作品在手法上就是写实的,虽然黑白木刻并不具备其他画科,如油画,那种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但在《淡淡的血痕》中,李南依然通过精湛的技巧,刀刀到位,一丝不苟,真实深入地刻画出了一代文豪鲁迅的音容笑貌。而在套色木刻《长白山下春来早》中,为了使作品显得含蓄、雅致和耐人寻味,李南又改变了手法,画面基本不见刻痕,而是巧妙利用木纹,通过大面积的深色树林成功烘托出长白山冬日的银装素裹以及在雪原上辛勤劳作的人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当时黑龙江北大荒的套色版画的影子。90年代之后,李南沿着写实道路不断探索,为了达到更为丰富细腻的效果,他选择并不常见的石版进行创作。以《帐篷》、《青稞》、《清雾》和《山中雨大不用躲》等为主要内容的《康藏风情》组画采取近似素描的方式,突出黑、白、灰色调的微妙变化,通过纯净、简约、朴实的石版语言真切地描绘了高原生活所特有的单纯和宁静。在《山中雨大不用躲》中,画家把山间遇雨描绘得如此富于诗意:两位头戴毡帽、身材伟岸的藏族男子构成了画面的主体,面对突如其来的雨水,他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走得从容而自信,皮袍粗糙的质感、藏民强健的体魄,都被细腻而温婉的笔触刻画得生动入微,显示出作者对于版画写实手法的新思考。
△年货 45cmX24.1cm 1984年
△羌寨新韵 黑白木刻 67x50cm 2016年
△情侣 30x30cm 黑白木刻 1983年
△长白山春来早 38x51cm 彩色套版1984年
李南基本功强,创作路子宽,除了版画,也做油画。他的油画在艺术理念上与版画基本一致,譬如《“阿嫫”的幸福时光》(2014)着力描绘彝族母亲与孩子之间温馨的瞬间,却更富于色彩斑斓的魅力。李南的艺术虽以自成一家,仍在不息进取,期待他能在以后的岁月里,推出更多引人入胜的艺术精品。
艺术家的创作感受
简约、概括是版画的关键所在,每一次版画的创造中让我明白更多关于艺术的灵性,每一张画的完成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古希腊与意大利画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永恒美的典范,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发现美, 与每时每刻去创造美。
△“阿米子”的心事
△“阿嫫”的幸福时光 2015年
△藏区日记 42cmx32cm
△似水流年 2015年
△草原之晨 版画 48.5X34.3mm 2015年
△大爱千古 母爱 160cmx100cm2008年
△高原红 150x90cm 2007年
△山谷飘来歌声局部
△山谷飘来歌声 180cmx120cm 2016年
△阿米子妞妞局部
△阿米子妞妞 150cmx150cm 2016年
△家-宏村 48.5cmX34.3mm 2015年
△母爱 150cmx100cm 2007年
△柬埔寨之旅
△泰国之旅
△课堂速写
△速写
△ 人体
艺术家简历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 前后在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片分厂担任美术设计工作与四川美术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2000年6月调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一、绘画作品:
1981《淡淡的血痕中》、《播火者》参加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1983年《坝前晨曲》水印木刻,参加全国美术学院版画联展;
《长白山下春来早》水印木刻,参加中国第八届版画展。并收录于《版画艺术》13期和《中国
版画年鉴》1984年卷。
1984年《晚归》铜版《舂米图》石版,参加了全国第二届三版展。
1985《能人的婚礼》水印木刻,入选吉林省参加全国六届美展作品汇报展览,荣获三等奖。
1986《大地回春》套色术木刻在《版画世界》上发表。
1990《康巴风情》石版组画入选1990年四川版画展,并被评为优秀作品。
2008油画《5.12新娘》入选“震不垮的中国”赴新加坡四川灾区艺术家作品慈善艺展。
2008年油画《大爱千秋》入选“啊!我的家园”成都市统一战线抗灾救灾美术展览,并被建川博物馆收藏。
2008年油画《5.12新娘》入选“震不垮的中国”赴新加坡四川艺术家作品慈善艺展。
2009年油画《歌声漫过山谷》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代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并入选四川省美术馆油画提名展。
2009年油画《母爱》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代周年成都市美术作品展。
2014年12油画《“阿嬷”的幸福时光》入选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2015年7版画《1937.不屈士兵》入选成都市统一战线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
2016年4幅版画参加艺起来首届年度艺术家作品全国巡回展。
2016年7月,参加西昌市术下空间画廊《西部风情9人联展》。
信息来源: 感谢艺术家李南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艺起来三大联盟计划正式启动!
一、艺起来画廊联盟计划
二、艺起来艺术联盟计划
三、艺起来美术馆联盟计划
关注艺起来的服务号、订阅号,在任意文章底下留言
留下您的微信号和您所在的地区,我们将与您联系!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