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风景中走出来

柴窑12王子

文 / 柴窑12王子

2016/04/25
分享到:
从风景中走出来

从风景中走出来       

                         秦建川

 

 风景画在绘画创作中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要画好风景画,写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写生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写生并不是风景画的终结,而是通过有步骤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创作。这里指的步骤也不是绘画中的技术问题,它是艺术家对自然的感受和如何提升作品的层次。就风景画而言,传统的眼光就是“依样画葫芦”。这在各美术院校的基础课训练中得到了证明。这种最大限度地描绘物体的真实性,是包括静物画在内的绘画所必须经过的训练方法。这种绘画的目标就是一个字“像”,这也是风景画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这种“再现”是艺术家最初的原始本能和感知,是对大自然实际体验得到客观感受,也是进入风景写生必须认知的思想基础。风景写生的意义也就如此。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风景画的初始阶段。

 在经历了“再现”的第一步后,许多艺术家会感到风景画写生的单调与乏味,这种“依样画葫芦”并不能给艺术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作品的完美。总有不如意的地方需要去改善和完善。尤其是构图的呆板,不能按照艺术家的思想与意识去对作品进行自由的整合与重组,于是,在写生中就出现了“移花接木”的作品现象。即在实际写生中艺术家面对景物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自由的组合。这种组合是建立在画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从而有能力解剖自然的基础上的。对自然的重新组合,实际上就是去掉多余的对作品构图有一定影响的景物,增加对作品的完整和美观的其它物体。使作品具有艺术家想要表现和要达到的思想境界。当然,艺术家要完成这一步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与过度。

 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是风景写生的绘画大师,他的风景画绝大多数都是作者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功范例。他的“移花接木”使许多作品锦上添花,虽是来自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在自然中不断地演绎自然与艺术的完美与统一。


吴冠中先生作品把榕树与荷塘结合在一起。

 “写生”看似两个字,却是艺术家用毕生的精力去体验与完善。更需要艺术家在长期的写生创作中积累丰厚的实际经验,不然,“张官李戴”,不但组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由于创作者驾驭色彩的能力欠缺,使重组的景物不能有效的与画面中的场景很好的融合,造成作品的整体和局部不协调,使写生作品失败。所以,作品的成功与否,是艺术家不断地探索,完善再认识的一系列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轻视的。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本人对大自然的独到认知,包括色彩的敏锐和多学科的知识修养等。这些都是完成作品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

 在完成了“重新组合”后,风景画还没有走到尽头,那就是从风景中走出来。一个优秀的画家面对自然的场景能从容地完成实地写生和“组合式”写生,并能在这种经验式写生的基础上,艺术家还可以离开具体的场景,进行风景画的自由创作。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创作理论,今天,我们在进行油画风景画的创作中对于这样的“古论”尤其显得重要,也是画好风景画的核心所在。


吴冠中先生把纷繁复杂的城市用最简练的画法表现出来。


吴冠中先生完全脱离了写生,自由创作的组合式风景画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画家在完成了写生后,画面一直不能有所突破。甚至有些画家长时期停留在一个点和一个水平上,就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完成上面提到的问题。中国画写生是这样,油画写生也是这样,这里没有画种可分,只有理论与实践,这是读懂绘画的关键因素。在国画风景画的创作中,离开了具体场景直接在宣纸上画,被称为“写意”,而在油画中有个新名叫“意象”。写意也好,意象也罢,名称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最合符实际的名称应该是“默写”,默写顾名思义就是背着景物画画。古人在创作中总结出了“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即在绘画前,脑子里就有了这幅画的清晰轮廓和完成品的摸样。笔墨是随着脑子里不断涌现出来的具体形象而进行绘画创作的。而在油画中风景画的实际应用可能要更加复杂一些,油画色彩不可能像墨一样一笔就有了虚实浓淡和晕染轮廓,油画作品要通过不断地添加色彩,完成形体的塑造,才能使作品呈现出来。因此,油画风景更注重经验。即先有实践,后有理念。由自然王国逐步向必然王国迈进,真正走出风景的现场,然后又进入风景,这种在走出来又走进去的创作理念实际上是风景画创作的最高形式,也是一个风景画家所应具备的特殊本领。

     

478 次浏览
推荐
评 论
柴窑12王子的更多话题
公安备案号35020502000373 | 闽ICP备19018122号-2
Powered by 衍艺圈
topart.cn
投稿邮箱: topart_news@163.com | 客服支持: topart_cn@163.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