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起,便动刀刻五百罗汉像至今,封刀后却很平静,因为太累。
三年来,从没有过现在的轻松感,但愿往后无恙无累,适度懒散点。
五百块砖一大堆,若并排就是500x12x24cm²,这规模看上去很压人,让人沉重,甚至失语。
我不是佛教徒,但喜欢看与佛教有关的文字和图片。看不懂佛学原著,大多看看释译本,受一些启发,用于创作之中。从艺者,应有宗教情怀,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
以五百罗汉为素材,以青砖为载体,这是前人很少涉及的区域。这应该是清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砖刻五百罗汉画像的艺术创作活动。因为难度大,一般人不会去创作这个题材,尤其是聪明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艺术大师。
若以我现在的实力和精力,觉得完成一件这样的作品不是不可以,而是太不容易。人生苦短,总得干点事情,我时常在鼓励自己。
五百罗汉画像砖完成了,只能说太难为自己了。
不问甲子,不问寒暑,专注于某事,有可能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搞残废。现在觉得当初创作五百罗汉的想法太轻率了,这种与自己较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必定与自己快退休的年龄是不相符的,在单位已经属于老同志了。
难在哪里?难在五百罗汉的形象不重复,难在数量太大。若我们打开古人的罗汉图谱,不难发现,每个罗汉的形象其相似度很大。只要有较强的线描造型能力,设计造型五百罗汉像也不是难事,但刻出五百罗汉就很困难了。我的罗汉造像,更多来自画像石画像砖,是在读相关罗汉的文字介绍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多以块面及线条的对比来设计作品,以冲刀的刀法完成的。因此,这五百罗汉是我心中的五百罗汉。这些作品是正面刻的,但效果是篆刻的,最大的特点是尺寸大,便于原件陈列,适宜建造一个五百罗汉博物馆,供世人参观。
我砖刻时间快三十年了,因其材料易得,其材质特殊。我的笔名是土公,斋名是土斋,从这可看出我的对这种土和火结合物的喜爱之情。
搞艺术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终生都不会成功。能以五百罗汉像流传后世,此生艺术生涯无悔。完成此作品后,将解决其归宿问题。在宁强这个山区小县城待了三十多年,比对故乡更有感情,多半人生在这里度过。如果此作品的展馆落于此,面向世人开放,那将是造福后代的美事。如果不能在此安家,在外地也好,作品最终都得面向社会。只要完成创作,作品最终的归属在何地,其实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我更多关心的是作品创作的本身。
我刻罗汉,罗汉刻我。几年砖刻佛事,不关功德,只关内心,一刀一刀精进,直至成品。
选数枚作品如下:
以上尺寸皆为12X24c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