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都市中,总有一些追求梦想和独守自我灵魂的人,他们或者用画笔、或者用歌声、或者用舞蹈传达着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在我的印象中,张莉便是在绚丽的油画色彩世界中寻找自我的一位艺术家。
但凡初次见过张莉的人很难把眼前清秀、温婉的形象和一种豪放的画面联系起来。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这种反差实际上是她性格的两面性——细腻而又不拘小节。
对此,张莉在她的文字中这样写到“两种类型的女孩让我崇拜,一种是艺术创作类型的女孩,一种是舞者,前者是内心很狂热,后者是坚韧到你所能感受到美的极限,我是多么渴望成为绘画界的舞者呀!”无论是从一开始西藏题材的写实风格,还是后来敦煌系列的意象表达,我们似乎都能感受这种狂热和坚韧。我认为,狂热代表了她对绘画的激情,并希望在绘画中释放全部的情感。柔韧则代表了一位女性对于生活丰富的体察和纯粹的味道。
张莉的绘画中透露着某种粗狂和激情,交织的笔触所形成的灰褐色调总是给人一种结实、深沉,如同雕塑般的印象。她的绘画不是对于甜美的留恋而更多是对于荒凉和沧桑的一种感叹。在她的绘画面前,我们很容易被激起一种对生命的感慨和一种冷冷的孤独。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她的绘画区别于别人的独特的气质。
张莉是一位非常勤奋和纯粹的画家。除了一些重要的社交活动,她几乎整天都沉浸在画笔所构筑的无声的世界中。每当华灯初上,她便在画布上一点一点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我想在那个时刻,在与另一个自我交流地时候,她一定感觉到某种幸福。正如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则成色。…….”相信此时此刻,窗外的繁星,街上的霓虹都是属于张莉的。艺术家只有在这种忘我的状态里,才能最大程度上抛弃虚伪和偏见,而感知一个真正自我的存在。
“当,繁华落尽,手中剩下的还有什么呢,习惯总是在深夜人静的时候,独处到天亮,能感受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如果生活能给予的只有这点,那为什么不去好好享受呢?”
对于绘画时的状态,张莉如是说。
然而,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一个人的霓虹。
艺术评论家: 亓文平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博士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