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绘画大师赵无极先生怎么画画,大师的回答出人意外:“想画画?就请先割掉你的舌头!”颇似禅宗大师们参禅悟道机锋对答时的“话头”。
舌头是用来说话的,话头是用来参禅的。说话必须依頼于语言思维,语言思维活动的基础单位是概念,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概念不清晰,不准确,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语言障碍,使得一切沟通交流都难以进行。
古今中外许多绘画艺术家都是非常健谈的,他们当中的优秀者甚至就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或者文学艺术家、理论批评家。但他们的舌头并没有妨碍其绘画艺术,诗与画甚至相得益彰,还发展出一种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文人画。难道赵无极先生是故作惊人之语?或者是西方抽象绘画的“葵花宝典”?
不急。中国禅宗也有类似做法,九峰禅师在回答“佛祖西来意”时说:“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赵州和尚的回答是:“庭前柏树子”。或打或骂,或吃茶去,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相传佛祖灵山法会拈花示意,唯迦叶和尚微笑领会,禅宗这种以心印心的法门就传下来了。达摩东渡传法至六祖慧能始发扬光大,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灵世界。但这和画画要不要割掉舌头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而且很大。在佛教经典中,文字既是般若智慧,善言者如有广长舌,“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但文字也是所知障,佛祖的弟弟阿难以能言善辩、博闻强记著称,追随佛祖多年而始终不能悟道,就是因为破不了这个文字障。佛教经典《金刚经》正是破文字障的利器,大概佛祖晩年也意识到自已的法言已经成了弟子们悟道的障碍了。对于生活在语言文字樊笼里的许多饱学之士,读《金刚经》、读禅宗公案如同与疯子对话,实在是很难读下去的。
这文字不仅障碍人们悟道,也障碍人们画画。古代圣贤早有明训,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这“象”已有点绘画的意思了。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得更明白了,“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就是要你割掉舌头,既不要胡思乱想,更不要胡说八道,心境澄明,万虑消忘。这样才能不落言荃,得其意忘其形,以不似之似似之,最终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绘画早已把再现生活模仿自然的功能让位给了照相机;把讲故事,敦人伦,成教化的功能让位给了戏剧;把描绘太虚幻境,展示想象力的功能让位给了电影电脑;把形式探索图形创意的功能让位给了现代设计...绘画回到了它的本质,回到了当下,不是画山,不是画水,只是画画。赵无极先生是当代绘画大师,自然知道绘画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你想画画,就请割掉你舌头吧,不要问,只管画,因为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