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文是和文化学者帅好在微信群中讨论时的回复
微信聊天实在辛苦,脑袋里出来十句,手下才一句,还丢三落四的,难免挂一漏万,中国画家的母语是笔墨,中国思想家的母语是古汉语,中国历史上凡是取得成就的画家都是这两方面功夫和素养很深的。一部中国美术史可以为证,例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可以说不胜枚举。比如说八大山人画只鸟能把家仇国恨画出来,不懂笔墨是做不到的,如果画一只写实的鸟,在那里翻白眼,那就是只死鸟。齐白石去世前画的牡丹花已经不是牡丹,而是生命之花。当然笔墨功夫也不是万能的,有时甚至是前进的保守力量,比如四王,所以吴冠中才说笔墨等于零,刘国松要革中锋的命。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因为他们革命搞错了对象,我写了篇文章叫笔墨等于一,质疑了吴,发在美术报上。有了一不等于一切,没有一则是一切归零。母语的问题到了近代才变得复杂起来,建国以后则更加严重了!众所周知母语被强暴之后又被阉割了,于是思考和表达的深度都不如以往,名家辈出而大家则止于齐黄。我以为吴冠中的问题就出在这个笔墨等于零,所以他不能走进抽象表现,当年赵无极建议他去掉画面中的写实元素,他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反对,说什么风筝不断线。在他看来,如果形象没了,笔墨也等于零,那真是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不敢。至于李可染,自称齐黄之徒,只学了点笔墨功夫,古汉语的素养则无,所以缺乏思想的深度,做了政治的奴才。当然他们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不是个别现象。但我们学西方也一样,由于没有母语的优势,往往只能学到皮毛,接不上西方的文脉。鲁迅说的拿来主义,拿来就好,对我们有意义,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唤醒我们的灵魂,但对于西方来说,只是开拓其疆域,却无法提升其高度,这也是近代以来我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缺少贡献的原因@帅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