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您以前所做的工作一直都与美术相关,但不是职业画家,请问您为什么后来决定继续画画,走专职路线呢?
~~我是主修美术教育及油画专业的,后来做过平面设计、美术编辑、教师,还曾经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虽然都与美术绘画都有关系,但那时候一直没能专心画画,只是心里一直惦记着,一直在加深着对绘画这件事的情结,直到近些年才拿起了画笔。能成为专职画家是我的梦想。
█ 我看了您的多幅油画,感觉有一种古典绘画般的华贵典雅,但在牡丹、月、鱼等等这些元素的运用上,又不乏东方格调,这些很多都是中国传统寓意上的歌咏吉祥的元素。您自己怎么看待这些创作?
~~传统东西给我的启发很多,包括民间美术。比如:牡丹象征富贵,“鱼”和“余”谐音,蝙蝠和“福”等等。我借鉴了一些民间美术上的自由组合,但我一直很留恋“写实油画”的技术技巧,想体现油画本身的趣味,于是就营造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花好月圆”、“镜花水月”、“循花听月”、“五福归梦”等作品,其实每个名字都是设想的一个系列,也隐约包含自己心路上的一些东西。目前的作品都是一个开头,以后会增加其他的作品。也会有新的系列,作品的面貌也会有所变化,在技法上也会丰富一些。现在内心有一个框架,留到以后慢慢完成吧。
这些作品都是以“吉祥话”作为主题,而“吉祥如意”则是每个人的梦想。除此之外试图附加一些含义和趣味,这和我很早信佛有些关系。佛家有一个理念是“不着相”,一切内外境界都视为过眼浮云,如梦境一般。既不留恋清静自在的禅定境界,也不被世事的繁华富贵所障碍,可以理解为升华或超脱吧。
目前为止我应该属于写实或具象的。尤其是前期的时候,虽然看上去貌似一幅幅有摸有样的“创作”,但自己心里知道,还带有一些“习作”性质,主要还是在画法技法上的摸索,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已经走出了那个时期。
█ 您尝试将西方绘画语言与东方传统题材进行融合,而且每幅作品的面貌都会有所不同。那么在落实构思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在把构思落实到画布上的时候,我还是蛮注意形式感的,但又不想把形式感弄得太直观,尽量隐蔽下去一些。在刻画具体物体的细节上,还保留着技术上的“写实性”,也有主观发挥,适当减少光影对结构的影响,顺便营造了画面的“虚拟感”。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吧。
那么在构思方面,我还是受传统东西的启发。目前从构思到技法是这个时期的样子。可能以后会走的远一些,比如在技法上再变化一下,构思上再更新一下。
█ 我第一次见到您的画是在龙日很显眼的一面墙上挂着,印象深刻,第一感觉就是这些画让人看后内心会很平静,并没有急功近利的感觉。但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不管我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多少都是需要有“名”和随之而来的“利”,生活本身的需要嘛,对于卖画这件事您怎么看?
~~有些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答案,或者没有答案,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不需要答案而是促成人们的思考。社会和人,还有人性都很丰富,也需要丰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吃穿物质上的那点事,吃穿的意义也完全超出了吃穿本身。卖画这件事也是这样。
其实“功利心”我也是有的,关键是怎么觉察它,再怎么样对待它,平息它。画家都希望把画卖出去,但又不是像卖菜那么简单。我希望我的藏家尽量能懂我,那么我会很欣慰,内心的快乐会完全超出卖画本身。至于其他的,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我们将您的作品做了数字版画和其他的艺术衍生品,请问您对这类新技术的应用有什么想法?
~~其实我内心性格里很有一些活跃的成分,对很多新东西一直有兴趣。但对数字版画特别是衍生品的深入了解还是在龙日,原来还可以这么丰富,质量有这么好,精确度和色彩还原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大众一贯的印象中,定制化的东西,要么样子好看质量很差,要么就是设计感很弱,常见的就是把艺术家设计的图案,往东西上一贴,像贴标签一样。没有融入感,也谈不上设计。
当年大画家丢勒很热衷于版画,还有一些其他大师也有涉猎版画。不过那时候的版画和如今的版画可真是没法比。很多大师和优秀的大画家,都对新东西有种“童心未泯”的兴趣,还好,我也有这个兴趣。对新技术、新东西的了解,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能让想法更丰富,甚至能促成从构思到技法的创新和调整。我猜如果达芬奇穿越到现在,他也一定会是摄影高手、设计大师,也肯定是优秀的版画和衍生品的原创者和生产者。
所以,我非常高兴看到自己的作品落实成数字版画和其他艺术衍生品,并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