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藩,何许人也?
或许您早有耳闻,
或许您从未听说过。
△何藩
中国摄影界没有大师,只要一个叫何藩的。何藩,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及导演,1937年8月8日出生于香港,为国际级著名摄影师,现居美国San Jose,CA。何藩于上世纪40年代起拍摄香港街头,他以新派摄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规传统尺寸,引起摄影界涟漪,成绩骄人。在五十至六十年代何藩在世界不同之摄影比赛得到超过二百八十个奖项。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连续赢得八届由美国摄影学会所举办之世界摄影十杰的荣衔。
△年仅九岁的何藩街拍的上海茶馆人像
△十岁第一次获奖并得到父母支持的作品《勿忘我》
(少女是在2012年后期制作叠加的)
何藩是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在国际摄影中连续得奖二百六十七次的人,曾被选为博学会士及世界十杰多回,曾着有《街头摄影丛谈》,及《现代摄影欣赏》诸书。当年,阳光射成线条的香港石板街,菜市,食肆,皆为他的题材。虽然以后的摄影家们笑称,这类图片皆为"泥中木舟" 的样板,但当年不少游客,都被何藩的黑白照吸引而来,旅游局应发一个奖给他。
这样的他,对香港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纵横交错的的街巷、弄堂上方拥挤的“万国旗”(居民挂在窗外的衣服)、起伏坡道上的楼梯、电车轨道、中式小院前的西式路灯……这些中西合璧的港式“符号”,何藩无不了然于心。它们是历史的印记,香港电影中无数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都曾在此间发生。当然,最常见的还是人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
何藩拍摄最多的就是香港的市井百态,他的作品在具有历史文献般纪实性的同时,又极富创意与艺术性。他了解香港的结构、港人的生活:弄堂里的老人坐在小板凳上烧饭,身旁,小贩拎着一串色彩鲜艳的气球悠然走过;早晨的市场,雾气与熟食的蒸气弥漫四周,卖土豆的小姑娘穿着围兜,表情凝重;晾满衣服的阳台上,小孩和花猫同时探出了头;金光灿烂的海面,艘艘渔船沐浴在霞光下,扬起了归航的船帆……
他同样了解太阳在这座城市的投影规则,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光线变化之瞬间:一半明亮一半晦暗的墙角,站着若有所思的优雅少妇;阳光在地上投下巨大的阴影,穿唐装的妇人从中间的缝隙中走过;马路一片墨黑,电车轨道泛着银光,过街者在逆光中变成了黑色的小纸片,衬着远处海上的孤帆,有种空洞的诗意。
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何藩的镜头所描摹的香港,旧时港人的日常形态和精神面貌无不跃然纸上。何藩作品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但看来又觉无比亲近,因为这本是我们身边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只是照片里的人换了衣装打扮,街巷更老,屋舍更旧。何藩的镜头是冷静的,秉承了纪实摄影师旁观者的拍摄哲学,却又情深款款——对香港的熟悉与对市井的热爱,使他得以拍出这样不动声色、却温情脉脉的好照片。
在我们所身处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渐渐被电子设备与钢筋水泥隔离开来,似乎整个世界都越来越冷,美则美矣,无甚温暖。于是人们开始无限怀念旧时光,思忆各自心中的“黄金年代”。感谢何藩的摄影作品,让我们能重回多年前的香港街市,在殖民地的古早建筑、唐装与旗袍间流连忘返。
只是时光已逝,过去的始终是过去了。回过神来,只能感叹影像恒久远,春风不再来。
△何藩
何藩,让我们记住了留下时光的技法
技法一:用几何结构去构图
——拍摄中,要以极大的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等待人物形象与几何结构和线条精心构建的背景不期而遇。
技法二:用竖构图强化空间感
——何藩喜欢用背光效果或结合烟雾与光线来营造戏剧感和氛围,将摄影变为艺术。
技法三:用侧逆光塑造主题轮廓
——细观何藩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用侧逆光构建起了每张照片的灵魂,那些沐浴在光线中的人物,仿佛是被光线滋养了一般,经过漫长的岁月却不改丝毫。
现在,让我们温习何藩说过的十句话:
2.用眼睛捕捉的镜头只能称照片,用心灵捕捉的镜头才能叫艺术。
3.我所表达的都是真实的自我,是真正出于我的内心。
4.有时候最简单的照片是最困难的。
5.只有好照片,没有好照片的准则。
6.摄影师必须是照片的一部分。
8.名著、音乐、绘画都给我很多灵感和启发。
9.我不喜欢把摄影当作镜子只反映事实,所以在表达上留有想象空间。
10.我一生都在等待光与景物的交织,然后让魔法在相机中产生。
信息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何藩所有。
以上内容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艺起来三大联盟计划正式启动!
一、艺起来画廊联盟计划
二、艺起来艺术联盟计划
三、艺起来美术馆联盟计划
关注艺起来的服务号、订阅号,在任意文章底下留言
留下您的微信号和您所在的地区,我们将与您联系!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