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孤寂的冥想与礼赞——郭君涛作品解读

郭君涛

文 / 郭君涛

2017/05/23
分享到:
孤寂的冥想与礼赞——郭君涛作品解读


当今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变,现实的物质世界和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内核,从写实到写意,传统到当代,都在进行着相当矛盾的斗争,物质与精神从来就是一个矛盾体,工业文明更多指的是物质的化腐朽为神奇,而像文艺复兴这样的精神革命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寻找理性的回归,探求融合传统的当代艺术的空间和语境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只有适合的语境中才能变得深刻,才能彻底激发的审美和美育本质,才能给人更多的心灵慰藉让人沉心思索,反思人类的行为和认知,从而促进文化系统的自我更新。大家都知道我们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文明,但在面对纷杂的当代社会时,这些文化和文明却不起作用。很多人都对传统抱有很大的怀疑,在艺术上对于传统和当代融合问题的讨论更是莫衷一是。传统和当代究竟能够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共融共生成为很多艺术家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郭君涛的水墨系列作品“大地赞歌”从多维的角度来阐释艺术家对于当下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之间的一个对话。他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无论是艺术家创作题材中以具有1600余年历史沧桑的统万城墙体为典型的中国西北地貌还是艺术家用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特征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对于描绘对象的解构和重构,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视觉图像呈现方式从而营造一种突破传统艺术情境表达的新语境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转型中,艺术的语境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郭君涛很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个信息,

郭君涛对中国西北大地的艺术表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读,即物质材料和精神文化。这里的土地自然本身、古代城墙(统万城)、古树,其形态大多历经千年以上历史,它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到了当下的社会中,被赋予了很多的象征性的隐喻在里面,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质的存在了,它们的身上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印迹在上面,正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同一个物质的不同情境的转换。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可以挖掘的线索,很多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往往就是将传统与当代彻底割裂开来,为了创新而创新,甚至一味的求新求奇,这样的艺术创作是无意义的,偏离了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歧路。

郭君涛的作品中,他将物质载体和精神品质很好的融汇到了一个点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体现在中华先民身上,坚毅、刚硬与苦难搏斗的精神在这些载体上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这与艺术家所追求的的对于人文、自然的深度思考和探索的艺术之路非常契合,这种契合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思想意义上的共鸣,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将这些先民特有的优秀品质影射在作品中,使没有生命的事物获得精神的提升。艺术家所描绘的作品意境充满了一种孤寂和废弃的情绪在里面。人类在面对孤寂的时候最能够产生冥想和反思,面对残破、荒芜的西北大地自然风貌,艺术家感到了另一种美,这就是废弃的美,就是一种值得礼赞的美。

废弃也是一种美,相对于完整、阳光灿烂的美丽来说,这是一种残缺、冷酷无情的美,画面中阴霾的天空,荒芜的土地,冰冷的钢铁都在低吟着一曲孤独的伤感,大工业时代的热闹已经成为了过去消逝的记忆。艺术家正是从这种人文关怀的视野来感知社会的发展和当代人们的思想,这对于一个年轻艺术家来说很是可贵,随着个体实践经验的累积,我想对于这样的艺术探索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艺术家在创作“大地赞歌”系列作品的时候,无论是用纸和用墨都是非常讲究,纸、焦墨以及描绘的对象在某个精神和意蕴层面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契合,它们共同呈现和营造了一种值得冥想和礼赞的孤寂的美!

427 次浏览
推荐
为艺术而来
评 论
郭君涛的更多话题

突破创痛艺术表达情景 构建全新视觉图像“启示·郭君涛作品展”

6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材料研究与修复工作室主办,南京林公艺术馆承办的“启示——郭君涛作品展”在南京开幕。  展览全面呈现了郭君涛近年来艺术探索面貌,作品涵盖了“文艺复兴式肖像”“大地赞歌”“无众之荷”及“古代壁画创化”几个系列。 &n... [阅读全文]

by 郭君涛 2017/06/29

公安备案号35020502000373 | 闽ICP备19018122号-2
Powered by 衍艺圈
topart.cn
投稿邮箱: topart_news@163.com | 客服支持: topart_cn@163.com

联系我们